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

[速發乾酵母] 貝果四部曲

DSC_0001
貝果研究中…

 
 
最近公私俱忙,終於抓到點時間更新部落格。

初試貝果製作,沒做功課的下場,成品充其量只能稱做是偽貝果麵包 ( 詳情請見 : [速發乾酵母] 第一次做貝果就失敗 - 原味、紅茶杏桃 ) 之後趕緊翻書查網頁,幾經嘗試,也漸漸得有個樣子了。

貝果的特徵,就是在入烤箱前用水煮1~2分鐘,麵粉經過糊化(約60~85度C時的變化)及固化(約85~97度C時的變化)後,吸水膨脹後的貝果,再烘烤產生有嚼勁的口感。這是貝果與在烤箱中慢慢膨脹形成的鬆軟口感的一般麵包,最大的差別。

大家應該都常聽說,貝果熱量低,是健康的麵包,其實主要是因為貝果製作一般不加油脂,而且有嚼勁的口感可以減緩進食時間產生飽足感。

DSC_0035↑第二次做貝果,上色仍不足,口感也偏軟


貝果也是麵包,做麵包時的注意事項當然也適用; 除此之外,外加一道過水的手續,該留意的眉角也就更多了。自己查到的注意事項主要有以下幾項:

  • 成形時接口處不可太短,以及需捏緊  –> 避免煮時爆開
  • 煮貝果時水溫控制在約85~90度(鍋底冒小泡程度),不可用沸水 –> 避免傷害表面而皺皮
  • 煮貝果時單面各30秒~1分
  • 貝果煮過瀝乾後馬上送進烤箱 –> 避免溫度差傷害表面而皺皮,瀝乾動作也要快
  • 煮時的水中加糖或蜂蜜 –> 增加表面光澤
  • 另外,影響口感的因素(跟一般麵包差不多)有:

  • 水份量、麵粉種類
  • 發酵時間、有/無第一次發酵
  • 烘烤時間/溫度

  • 除此之外,煮的時候為了減少碰觸貝果,有一個小撇步就是成形後每個貝果下鋪一張烘培紙,煮時可以連著烘培紙一起下去煮,就可以避免手碰到表面而傷害到麵糰。



    DSC_0008↑第三次做貝果,放冷後依舊皺給我看



    綜合以上因素,我盡量注意每個眉角,然後變化麵粉、水份、跟發酵時間,來比較差異。以下是四次實驗的紀錄表(怎麼有種在做理化實驗的感覺 XD)

    麵粉蛋白含量

    水份

    第一次
    發酵

    第二次發酵

    煮貝果水溫

    煮貝果時間

    烘烤

    成品

    1

    13.6

    一般/
    減8%

    沸水

    1分

    190度13分

    皮皺、口感柔軟如一般麵包

    2

    13.6

    一般/
    減8%

    80度 ~90度C

    1分

    190度15分

    口感柔軟如一般麵包

    3

    13.6

    一般/
    減8%

    X

    80度 ~90度C

    1分

    190度18分

    較②紮實,但仍偏軟

    4

    11.6

    減10%

    X

    80度 ~90度C

    1分

    200度18分

    比③再紮實一點點



    一般有嚼勁的貝果,通常水量會比做一般麵包時少,至於要減多少,則是看個人喜好。自己是減8%~10%,就有種在揉饅頭的感覺,很需要手勁。另外,發酵時間也會比一般麵包短,也看到很多食譜是在常溫下(25度C)發酵的。發酵時間越長口感就會越鬆軟,這也是看個人喜好。

    麵粉也會影響口感跟風味,自己用スーパーキングモナミ的感想是,スーパーキング吸水性跟膨脹力高,就算水份減了8%一樣口感偏軟。自己喜好有嚼勁的貝果,比較愛モナミ的。



    bagel

    ↑第二、三、四次的貝果切面比較

     

    由上圖(氣孔很多Q_Q)可看出差異(2跟3的圖中上面是一般水量,下面是-8%)。我自己則是最喜歡第四次的口感,只不過,還是未到達理想口感。

    哦!還有上色也是一個難題,必須途中將烤盤換方向才能均勻(可能跟烤箱也有關係)。還有,必須用比一般麵包還高溫烘烤(當然也是要看烤箱跟個人喜好)。目前,顏色是可以了,只是表皮還稍嫌厚。



    DSC_0005

    ↑第四次(最近一次) 的貝果,還試了巧克力口味

     

    照理說應該要繼續研究,只不過連吃一個月還真有點膩了 XD 嗯。。。?_?
    四月起將更加忙碌,說不定會有一段時間無法碰麵包 >_<  想到會不會就這樣荒廢掉,還真有點心慌号泣

    沒有留言: